西南干旱是人祸
来源:荆楚网
自2009年9月以来,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重庆、四川等省(区、市)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,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,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。秋、冬、春连旱使云南、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,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。
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,截至3月10日,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15万亩,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,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;有 1828万人、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(多年同期均值为764万人、494万头)。据统计,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6%、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 75%集中在西南地区。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西南5省(区、市)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%。但近30年来,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,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。
如果说西南地区水资源匮乏,估计很多人都会不服气。要知道在中国地理上描述,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。这一点,在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那里也间接得到验证,据李局长说,当地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设施工程“跑冒滴漏”现象令人触目惊心。一些县城、集镇供水工程损失率高达50%以上,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、小水库年久失修,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。看来历史罕见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弊的水利矛盾暴露。
种种信息直接指向水利建设投资不足的矛盾,仿佛经费一保证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。那么这些问题真是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吗?我看未必!一项数据显示, 2009年,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,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。干旱气候下,中国一些省区更是增加了水利建设。云南省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小山塘、小电灌站等“五小”水利工程。贵州省则继2009年开工建设历史规模最大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后,还将同步进行“滋黔”工程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烟水配套工程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,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。
事实说明国家很重视水利,每年都会划拨很多经费给各地整修水库,每年都会有一位总理级别的会议管这事情。水乃生命之源,人类历史进程其实就是一个治水的过程。然而,现在的农村,水利行业搞大跃进,盲目的做大使得投入的大部分都搞了些花架子工程。让本来就紧凑的水利资金没用在刀刃上,甚至造成一些地方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率为零。以至于农村几乎都是一下就涝,一没雨就旱,同样也带来农村环境的恶化。
据报道,2006年至2007年云南省发生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事件仅3件, 2008年1至10月就发生了20起,而且其性质与危害程度呈不断升级的趋势,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,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。从 2003年至2009年9月,云南省环保厅受理的有关环境方面的群众来信来访就高达77063件次。看来这些极端气候造成这样大的灾害,根本原因还是水利规划不科学,没有远见造成。如果这些问题没得解决,恐怕再增加水利经费也是事倍功半吧!
(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) (博讯 boxun.com)

标签:西南干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