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爱国」新诠释:不是感情,而是政治

温家宝总理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说,要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,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,监督政府。」说得好听,现实却是把有意监督政府的谭作人,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了。

三天前,《南方都市报》的「深度周刊」,刊出「三峡库区险境」专题,报道兴建三峡水库,大规模的开山破土加剧了地质破碎的灾害,「除了产生新滑坡,还有大量老滑坡被激活。库区新县城,大多成为了滑坡高发区,而大量的裂缝爬上了学校和居民的楼宇……国家已投入上百亿资金治理地质灾害,但,险境和考验仍在继续。 」专题拍出奉节县幸福中学的一座天桥的巨大裂缝和错位,看来触目惊心。三峡工程的大兴土木,与天斗争,更被专家指为引发了地震。尽管前年的汶川地震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,尚未证实。

在温总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谈到汶川地震,一味赞扬灾区重建,歌颂灾区人民在全国支持下如何重建幸福生活。豆腐渣学校一字不提,死难学生人数付之阙如,地震是否有预警?与三峡工程引发的地质变异是否有关?温总不说,而这些问题也早在内地所有传媒消声了。内地没有任何「监督政府」的机制,监督中国政府的功能落在西方国家与境外人士的「说三道四」了。然而,温总讲到四川灾区重建时,由于他提高声调,示意该鼓掌了,也就引来了掌声。依靠中国人大这个相当于国会的机制去「监督政府」吗?温总说要「创造条件」,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。

3月3日,贾庆林在政协大会上说,「坚持把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共识,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。」这句话直桶桶地表示,在中共眼中,「爱国」不是一种感情,而是「政治」,而且是最大的政治共识。我们一直认为爱国是爱土地、爱人民、爱中华文化的民族感情。中共和香港爱国人士常说什么「血浓于水」,港澳台同胞是「骨肉同胞」,原来都是假的,「爱国」是政治,是对中共执政的认同,是拥护中共党的政策,包括压制异见人士,不「让人民批评政府,监督政府」的政策,直白说就是要「爱党」、「爱权势」。

因此,香港泛民主派一些人希望藉由港区人大、政协向中央表达港人要真普选的意愿,不仅是所托非人,而且简直是自取其辱了。看港区政协前天小组会上,借着面见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机会,纷纷唱衰泛民主派,批80后,骂公投,将社会矛盾诿过泛民,又有港区人大力倡尽快为23条立法。他们都无非是乘机会向中央「表忠」,以求得到政治或经济的更多赏赐。不能怪这些摧眉折眼事权贵的人大政协,因为他们的政治地位非来自民选,而是来自中共的赐予。向权力来源效忠自是应有之举。

至于贾庆林呼吁港澳政协「密切同港澳重要政团、社团和各界人士联系,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、爱国爱澳力量。」意思也不是要他们真正去了解并向中央反映港澳市民意愿,而是要他们争取更多人「爱党」。

昨天港台节目《左右红蓝绿》中,有时事评论员认为中共近年加强了对宗教、互联网、维权人士和非政府组织的极权严控。他的观察是对的。但他的结论是,在中央对港政策从严不从宽的情势下,香港人「用对抗来争取民主,恐怕是错判形势」,却是屈从现实、罹患软骨症的看法。且不说五区补选是否就是对抗,倘若凡是中共视为对抗的行动都不可行,那么港人只好节节退让,拱手让 23条尽快立法了。

在「爱国」是政治的诠释下,一味向极权者靠拢和乞求,就会有出路吗?

李 怡 香港 苹果日报

收藏与分享

标签:,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