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行禁买 创业板泡沫被人为刺破

创业板新股集体登场的火爆场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,而第二个交易日的纷纷跌停,更是让人感觉恍若隔世。创业板的泡沫为什么会破灭得如此快?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,其实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的事实,那就是投资者的市场交易行为受到了某种外力干预,一些买盘被强令撤单,而这才是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后市急跌的真正原因。笔者虽然对创业板新股的疯狂炒作极为反感,但对这种完全违反市场公正交易准则的粗暴干预行为同样深表遗憾。法律明确禁止操纵市场的行为,但这却是更为可怕的操纵市场行为,完全破坏了市场的公信力,将危及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。

粗暴干预,后患猛于爆炒创业板

28只创业板新股同时挂牌上市,其本意主要还是遏制市场盲目炒作。应该说管理层对市场动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,并且事先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,深交所发布了三档停牌制度,并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“华*民”、“林*仲”、“陈*生”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措施,杀鸡儆猴,给创业板首日可能发生的过度炒作行为敲响警钟。另外,监管部门还对各公募基金和券商进行“窗口指导”,要求其在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只卖不买。几乎可以肯定,如果不是这些人为干预,所有新股都将触及第二档停牌线,触及第三档停牌线的新股也不会只有金亚科技[26.77 -3.32%]一只。

其实,对于游资来说,三档停牌制度反而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。本来,如果保持连续交易,那么同时炒作28只新股就需要连续不断地投入资金,可是三档停牌让炒家获得了足够的喘息时间,从而可以腾出手来从容地各个击破,而不再需要同时对付28只新股。事实上,第一档停牌出现以后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,导致投资者去追捧其他尚未停牌的新股。而当所有28只新股都撞上第一档停牌线以后,又强烈刺激着停牌的股票,结果这些股票复牌后几乎在一瞬间就直奔第二档停牌线而去,这是整个创业板新股炒作最疯狂的阶段,几乎处于失控状态。

然而,当天下午一点半以后,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一些较大的买单被券商强制要求撤单,想要买进的投资者被券商劝阻,这么做就直接导致了创业板新股出现快速回落。蒙在鼓里的投资者看着盘面发呆,根本想不到背后竟然会发生这样见不得阳光的事。这种粗暴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操纵市场的行为,因为其目的很明显,就是希望创业板新股股价回落。这样的情景在过去权证末日轮时发生过,现在创业板也用上了这一招,虽然出发点是为了给过热的创业板新股降温,但这种随心所欲的粗暴干预行为,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后患,甚至猛于爆炒创业板新股。

强行刺破泡沫最终损失更大

平心而论,创业板新股的发行价本来就已经很高,在这个基础上股价再翻倍甚至涨两倍,表明市场确实已经失去了理智。但这个责任不应该全部推到投资者身上,因为玩弄概念的始作俑者恰恰是有关部门。试问,创业板与中小板有什么区别呢?这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个概念。同样的股票,上中小板时没有“过会”,结果却因祸得福,拿到了创业板的通行证,获得更高的溢价。既然大家都在玩概念,那么当游资也玩转创业板概念时就无可厚非了。游资其实也明白其中的风险很大,但当游资宁可承担高风险也要追求高收益时,除了善意的提醒,有关部门并不能强行干预。否则这将形成另外一种无法防范的非市场风险,而且这样的风险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,这样的市场也就没有公正可言了。

从长远看,创业板新股的价值回归是必然的,泡沫终将破灭,但这不等于就需要人为地刺破泡沫。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,创业板新股的价值回归将经历漫长的过程,期间还会出现反复,甚至仍会伴有疯狂的炒作,总有投资者会在这个过程中蒙受损失,这是无法避免的。有关方面站在父爱主义的角度进行人为干预,不但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,更是破坏了市场运行的公正性,授人以柄,得不偿失。既然搞了创业板,那就得准备经受风险的考验,不能总想着一切尽在掌控之中。如果什么都要进行调控,一切都被掌控,甚至不惜采取一切非市场手段,那么以后谁还敢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呢?一个失去信誉的市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,最终只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。

控制了创业板的开局,它的未来也能这么一直操控下去吗?留此存疑吧。

——胡东辉 2009年11月08日 10:51 证券市场红周刊

收藏与分享

标签:

Leave a Reply